kaiyun.ccm 2008/12–2013/1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副教授

发布于:25-08-25 播放次数:

梁正召是建工学部的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职务。他主要研究土木、水利水电、矿业以及交通等领域的岩土体破坏失稳理论,并开展数值模拟与工程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核心探索领域涵盖:岩石在不同尺度上连通性数值模拟及断裂机理研究,山坡和地下工程安全联合监测与智能警示,运用数字影像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岩石力学分析,岩石动力特性及冲击破碎岩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深部能源科学和工程(涵盖水力发电、石油天然气、地热能和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了岩石破损机理的解析方式与学说,拓宽了岩石立体破损情形的仿真范畴,构想出裂隙地质体构造与破损的量化实验手段,自主设计出立体地质工程风险并行运算平台,构建了以微震损伤机制为根基的地质工程风险监测预报体系,诸多大型水利、矿产及交通项目的边坡与地下构筑物均验证了其可行性。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四种学术期刊担任编委职务,同时肩负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职责,兼任该学会理事,并担任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常务理事以及岩体物理与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一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六项,管理教育部专项资助资金两项,成功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及关键研发计划五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四项,参与其他国家级纵向课题三十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五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二项。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代表中国首次摘得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罗哈奖,达成该奖项中国零的突破,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kaiyun.ccm,入选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工程”,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总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绿色矿山科技一等奖等。

在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知名期刊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岩石力学与地质工程、岩土计算机、工程断裂力学、工程地质与环境通报、美国科学以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上发布科研文章二百二十多篇,其学术成就被超过七千人次引用,在国内外的学术集会上进行过二十余次特邀演讲。

欢迎工程地质、土木交通、水利水电、石油与矿业等专业的杰出学子,若立志于科研事业,可申请攻读研究生学位。

欢迎相关学科领域表现突出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青年副高级职称教师、以及受聘的副教授加入大连理工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深地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队伍。

联络途径:电子邮箱:LiangZZ@dlut.edu.cn

工作经历: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起,持续担任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负责研究所的副所长工作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后来又升任研究所所长职位

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昆士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职务,该项目由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留学计划提供支持。

二零一一年三月到二零一一年四月期间,在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职务,该项目由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留学计划提供支持。

二零一四年二月到二零一四年五月,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研究助理,该项目由香港研究资助局提供经费支持

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担任副教授职务。

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担任讲师职务。

2004年3月至2004年6月,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担任研究助理,该项目由香港研究资助局提供经费支持

研究课题:

岩土与起重设备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及安全评估,国家科研资助项目,编号42277150 ,2023年1月启动,本人担任负责人

开展岩石裂缝发展机理和破裂预兆的并行计算与实体实验探究,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编号41977219,实施时间自2019年8月16日起,由本人负责主导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课题,编号2014CB047102,主要研究重大岩体工程灾害的模拟技术、相关软件的开发以及预警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周期从2014年1月持续到2018年12月,该项目由本人负责主持。

核心科研项目:精密工程力学高级应用软件系统研发,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担任专项负责人

国家财政支持项目:通过立体计算技术分析岩石在受力时裂缝的延伸及损毁原理,项目编号51779031,启动日期是2018年9月1日,负责人是本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274053,针对岩石三维表面裂纹扩展贯通机制,开展物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工作,该项目由本人负责主持,项目编号为512740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079017,针对刀具和岩石的相互作用,开展三维并行数值模拟,同时进行物理试验,该项目由本人负责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编号50804006,针对岩石在极端形变中的破坏特性,开展各向异性损伤的数值模拟工作,该项目由本人负责主持

教育部设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该资金编号为200960,主要资助项目为岩石失稳破坏过程的三维细观损伤模型,及其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项目负责人为该项目的主持人。

教育部设立的新世纪杰出人才扶持项目,编号NCET-09-0253,该计划实施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由本人担任负责人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的专项项目,针对大型水电站中坝体、基础及岸边整体安全性的研究工作,项目编号为DUT12ZD10,由本人负责领导

大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围绕多核PC机高性能材料结构破坏过程并行分析系统的开发,承担了主要任务,该系统旨在通过并行计算技术,对材料在破坏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高效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一个子课题,运用大规模科学计算方法,对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破坏机理进行数值模拟探究,项目编号50778046,由本人承担负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子课题,关于界面调控纤维增强混凝土断裂过程强化原理的研究,编号51278136,承担

关于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抗侵彻能力探究,涉及细观非均匀性分析,该项目编号为No.5227080156,由专人负责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项目的一个分支课题,研究地下被开采岩石的液体流动特性及其突然变化的原因,编号是二零零七北二零九四零四

国家级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中的子课题,研究的是高坡岩石的渗透能力及其水流管理原理,项目编号为2011CB013503。

国家一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专项为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内容涉及深部开采时岩爆的动力灾害机理,以及灾害的预测方法,项目编号是50820125405。

国家基础研究资助项目(核心项目),关于地下作业导致煤炭岩石地质环境功能下降引发矿场地质运动现象的原理探索,编号40638040

国家一项名为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支持项目,专注于工程安全与监测领域,项目编号是51121005,该基金的实施时间从2012年1月持续到2014年12月。

国家一项基础研究资助计划,涉及岩石在含水量变化时的行为表现,具体分析其缓慢变化过程以及破损原因,项目编号是51004020

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涉及阜新矿区瓦斯地质图的编制工作,项目编号为2008ZX05040 -005-003。

国家基础研究资助计划一般项目,地质构造层面等空间性裂缝的产生原理,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操作进行探索,项目编号10672028

国家一项基础研究资助计划中的常规资助项目,关于深海高压环境下混凝土材料在不同尺度上的统一力学行为模型构建,以及相关的静态和动态实验验证,项目编号为50679006。

国家基础研究资助计划一般项目,深部地下工程岩体分区破裂作用原理的超级计算机模拟与实验室测试探究,编号50809012

国家一项基础研究资助计划,专项研究瓦斯存在岩石地质突出现象,运用并行计算方法,开展大规模数值分析,项目编号50404003

国家一项基础研究资助计划中的常规项目,涉及立体空间中岩石断裂现象的解析方法及其计算机模拟探索,项目编号为50374020

运用并行计算方法, 对CT检测下岩石破坏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分析, 主要关注垂直方向, 完成于2019年1月1日

关于利用数字岩心分析页岩油储层的可压裂性, 2019年6月30日到2021年5月30日期间进行了研究工作

提供深部支洞钻爆工作段稳固性评估的咨询服务, 2019年8月8日至2019年9月30日

关于依靠自动检测信息进行的基坑安全风险提示探究,从二零二零年一月到二零二二年十二月

非均质页岩储层致裂特征评价,2021/01-2022/12

对深层高应力地质隧道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

对立体复合公路深厚软土地基路基与路侧新建高架桥基础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深入探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项目研究周期为2023年7月21日至2025年6月30日,目前处于实施阶段

长山壕金矿北边陡峭的边坡进行安全监测, 同时开展三维数值模拟, 并且研发预警云平台, 这个项目从2023年8月23日开始, 目前还在进行中

大连地铁四号线第一阶段建筑部分二标段三区科研支持工作, 2024至2026年, 正在进行中

奖励与荣誉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罗哈奖(Rocha Medal)

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4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

星海学者优青工程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

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7年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零零九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开采引发围岩受损的渗流模式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实践应用获得

2012年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奖项针对水电工程中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运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预警,同时结合数值仿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省部级)获得一等奖,该奖项针对岩爆及其采矿引发岩体失稳现象展开深入研究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关于岩石崩解时的水流传播机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2005至2008年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评选出20篇杰出学术文章并授予特别奖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设立三十周年时颁发的杰出论文荣誉, 针对不易碎材料, 探讨了其物理力学性质的随机统计分析方法, 以及断裂失效过程的力学特性表现

2016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荣获二等奖,获奖项目为采掘工程覆岩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201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授予了关于高陡边坡动力灾变失稳机理的研究成果,以及多源信息监测预警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018年度冶金矿山科技领域最高荣誉:关于陡峭矿边坡在采矿活动影响下变形局部化现象及其状态的智能感知监测与风险预告系统研发

2019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最高荣誉:关于岩石崩坏与失稳现象的原理研究,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模拟分析工作,此项成果位列第三位获奖者

二零二一年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关于裂隙岩体破坏失稳的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微震活动演化机理的研究成果(自然科学奖项,排名第一)

2023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最高荣誉:深部地下工程岩体灾变监测预警及安全控制的核心技术

2023年度绿色矿山科技奖(基础研究类别):关于深部开采引发岩体损毁及突水风险防控的监测与警示技术(1/13)

2023年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的是采动岩体灾变模拟方法,以及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

202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授予深部采动围岩动力灾害一体化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对深部采矿活动引发围岩动力灾害的全面监测,并建立了相应的预警和防控体系,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学术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级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岩体数学与物理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委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的编委名单,《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的编委名单,《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的编委名单,《防灾减灾学报》的编委名单

研究方向:

1)岩石多尺度连数值模拟方法与破裂机制

2)边坡与地下工程安全一体化监测与智能预警

3)基于数字图像与人工智能的岩石力学

4)岩石动力学及冲击破岩理论与工程应用

5)深地能源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