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募股遇到阻碍的“过度依赖银行卡”现象:广发银行53.78%的总营收源自信用卡业务,而手续费纷争似乎成了业绩下滑和利润下降的借口?
广发银行信用卡引发费用纠纷,超一亿用户遭遇超额利息问题,其宽限期政策与行业惯例不同,2024年相关投诉累计超过一万三千件
广发银行信用卡的收费方式引起了许多用户的反对,在一亿两千万张卡的用户里,有些持卡人遇到了没被告知的利息扣除情况,他们还必须自己申请宽限期,这些规定和普遍的做法不太一样,2024年,有关信用卡的投诉占了所有投诉的百分之八十六点四。
11年老用户被收近3万利息还款到账时间成争议焦点
最近广发信用卡的用户数量达到1点23亿,这张卡引发了一场关于扣款的纠纷。李丽用这张信用卡已经十一年了,她一直维护着个人信用,但当她查看过去的账单记录时,发现账户多次被扣除“使用款项”,总计金额将近三万元。她表示自己每次都准时还清了欠款,但仍然被收取了这些费用,而且银行方面既没有给出有效的解释,也没有进行清晰的告知。与客服取得联系,他们只答应退还三千三百元,至于李丽所询问的详细扣款理由等资料,对方一直没有答复。
恰巧,苏青因为运用云闪付进行还款,不清楚它次日才结算的运作方式,结果造成还款延迟,因此产生了数千元的罚金。虽然事后再要回了大部分罚金,不过这件事件让她对广发信用卡的收费准则产生了困惑。
社交平台上,此类现象十分普遍。广发信用卡服务人员表示,若把每月20日当作最终还款期限,持卡者需在当天24小时之内结清账单,并且确保款项到账,才能避免产生逾期费用。不过核心问题在于,该机构的收费方式与一般惯例有显著不同。
宽限期需主动申请与多银行通行做法存差异
根据2024年《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规定,信用卡宽限期通常至少为3天,此乃银行业普遍提供的服务。在国有六大银行中,多数银行给予3天宽限期,邮储银行则提供4天,部分信用卡产品宽限期更长,例如中行白金卡长达8天,工行医护信用卡可至15天。
头部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的宽限期是三天,光大银行则为五天;城商行例如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同样设有三天宽限期,并且这些宽限期不需要银行主动去申请。
广发信用卡陷扣费争议:1.23亿持卡人中多人被收高额利息,宽限期规则与同业差异引关注,2024年投诉超1.3万件
广发信用卡因扣费规则引发用户质疑,在1.23亿持卡人群体中,部分用户遭遇未明确告知的利息扣除,其宽限期需主动申请等规则与多数通行做法存在差异,2024年信用卡类投诉占比达86.4%。
11年老用户被收近3万利息还款到账时间成争议焦点
近期,拥有1.23亿用户基数的广发信用卡陷入扣费争议。使用该信用卡11年的李丽,始终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却在查询历史账单时发现,账户被多次扣取“消费利息”,累计金额近3万元。她强调自己按时还款,却仍被收取利息,且银行未进行有效或明确提示。与客服沟通后,对方仅同意退还3300元,对于李丽要求提供的详细扣款依据等信息,迟迟未给出回应。
无独有偶,苏青因使用云闪付还款,不了解其隔天到账的特性,导致还款逾期产生几千元利息。尽管事后追回了绝大部分利息,但这次经历让他对广发信用卡的扣费规则心生疑问。
在社交媒体上,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广发信用卡客服称,以每月20日为最后还款日为例,持卡人在20日24点之前还清账单并到账,就不会被逾期扣利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扣费规则与普遍做法存在明显差异。
宽限期需主动申请与多银行通行做法存差异
按照2024年《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信用卡宽限期“一般不得少于3天”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这也是银行业的默认服务。在国有六大行中,多数银行提供3天宽限期,邮储银行更是有4天,个别种类的信用卡宽限期更长,如中行白金卡为8天,工行医护信用卡达15天。
头部股份行里,浦发、民生等多家银行的宽限期为3天,光大银行为5天;城商行如上海银行、江苏银行也都有3天宽限期,且这些宽限期均无需主动申请。
广发银行的情况不一样,该行信用卡服务人员说明,要延长三天还款期限,客户必须自行申请,这项规则对于多数人来讲,其实是个不明显的附加条件。另外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广发信用卡的还款页面说明,还清款项后能立刻恢复使用额度,最迟第二天能收到处理结果,但是《广发银行信用卡章程》中明确指出“持卡人还款的记账时间,按照资金进入广发卡账户的时间来计算”,这就导致一些用户误以为在最后还款日已经还清了钱,实际上却因为资金未及时到账而被收取了滞纳金。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指出,金融监管机构并未对信用卡还款宽限期作出硬性要求,不过广发银行的做法虽未触犯法规kaiyun.ccm,却在道义和情理上站不住脚,是消极管理观念和经营专横心理的表现,需要参照其他银行的做法进行修正。
2024年信用卡投诉占比86.4%多项经营指标现颓势
广发银行从2024年开始更改了信用卡的福利政策,例如改变了积分兑换的规则,增加了乘坐高铁和进入机场专属休息室的条件。根据年报信息,2024年广发银行总共收到了监管机构转交的投诉案例一万五千五百三十一宗,在这些投诉中,与信用卡相关的问题占据了百分之八十六点四的比重。
回想从前,广发信用卡曾是业内典范。1995年,它发行了国内首张符合国际规范的信用卡,此后又推出了多个“国内独创”的产品,合作领域非常宽广。2010年,它的累计发卡数突破了千万张,到2021年年底,累计发卡数量达到了一千零七十七万张,进入了“亿张行列”。
不过近些年,广发信用卡的扩张步伐有所减缓,2022、2023及2024年,持卡用户数量分别为1.09亿、1.18亿和1.23亿张。自2025年起,该机构官方网站发布了多项通知,宣布终止发行或撤除不少信用卡产品。目前,众多经营数据表现不佳,2022年信用卡使用总额达2.49万亿元,到了2023年则跌至2.22万亿元,至于2024年的具体数额尚未披露;从2022年到2024年,信用卡透支总额分别是4396.88亿元、4248.78亿元、3928.46亿元,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坏账比例却逐年攀升,具体数值为1.58%、1.59%、2.19%。
信用卡业务滑坡拖累整体业绩IPO之路坎坷
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表现不佳导致其整体经营状况下滑。2019年时,信用卡分期业务贡献了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四。此后,信用卡分期收入被纳入“利息收入”范畴,不再作为独立项目进行公布。不过,“个人贷款利息收入”以及“个人银行与信用卡收入”这两项数据均呈现下滑态势。2024年,广发银行遭遇了十七年来的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降的情况。
莫开伟指出,由于净息差逐渐缩小,广发银行迫切需要开拓新的盈利途径,信用卡收取手续费的做法显得过于追求短期利益。
广发银行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它是全国仅存的两家未公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自2009年计划上市以来,其进程一直不顺利。这种状况与过度依赖信用卡业务有一定联系。2023年,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53.78%。这种业务构成过于单一,引发了结构性的失衡问题。
广发银行为了振兴信用卡业务,于2025年推出了三款全新的万事达中国卡高端产品,重点面向高净值客户群体,同时提供汽车分期付款服务,然而莫开伟指出这些措施并非根本解决方案,对于恢复业务辉煌和提升市场信心效果有限。
林德明,曾任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曾提及信用卡领域已迈入细致化管理时期,必须进行策略调整。广发信用卡一位长期使用者表示,所有变革,期望首先能让信用卡服务变得公开化。
尾声:
广发信用卡的收费纠纷与业绩波动,显现出产业变革阶段的困境,怎样在遵循法规的同时,平衡客户利益与机构前景,是一个迫切需要处理的课题,同时也引发了对行业整体发展的深思。
加载全文